其实,学位服穿戴是有讲究的,国务院学位办于1994年专门下发文件,统一学位服的样式,明确规定了学位服穿戴的规范。按规定,学位服分为硕士服和博士服,由学位帽、流苏、学位袍、垂布四部分组成。
小磨口中说的“飘带”学名叫“垂布”,垂布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学位类型,学位帽上流苏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的学位。
学位帽为方形黑色,挂有红色流苏的为博士学位帽,深蓝色流苏为硕士学位帽,校长帽流苏为黄色;黑、红两色的学位袍是博士学位袍,硕士学位袍为蓝、深蓝两色,校长袍为红、黑两色;垂布的饰边按文、理、工、农、医和军事六大类分别为粉、灰、黄、绿、白和红色。小磨学的是经济专业,属文科类,所以她的垂布为粉色,她同学学位服上的黄色或绿色垂布指的是工科学位和农科学位。
同时,依据规范,穿戴学位服应着白或浅色衬衫,男士系领带,女士可扎领结。男士还需着深色裤子,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、素色裙子,并着深色皮鞋。
专家观点
重视学位服先从学校开始
国务院学位办明确表示,学位服是学位有形的、可见的标志之一,实行学位服有利于激发攻读学位者的学习积极性,有利于全社会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。然而,这种乱穿学位服的现象,不仅使国务院学位办期望的作用大打折扣,还使得本应庄严神圣的学位授予仪式就像一场“化妆舞会”。
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,目前学校里的学位授予仪式很多都只是个形式,鲜有文化内涵,如果这个仪式只是学校和学生的表面文章,双方都没有严肃和尊重的心理,那么就和拍毕业照没什么区别,不要也罢。
学士服“学生不重视,根源在学校。”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坦言。在他看来,学校如果重视学位授予仪式,就会注重对学生的相关教育,培养他们对学位授予的神圣感,也就不会出现乱穿学位服的现象。“国外的学位授予仪式很神圣,学生均着正装出席,家长也被邀请观礼。”
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、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,学位授予仪式应该是神圣严肃的事情,这不仅是对学生大学成长的总结,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,更是学校声望、学术水平的体现。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教育,学生也更应严肃地对待这一仪式,因为这是自己苦读之后取得的成果,不重视学位服,就等同于对自己求学生涯的不负责。“千万别再让学位授予仪式娱乐化、浅薄化、庸俗化。”